干細胞技術突飛猛進 全產業鏈覆蓋成趨勢
轉載 來源: 發表于:05/08/2017 08:58:48 瀏覽量:5482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Metabolism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發現人類多能干細胞(hPSC)在缺乏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情況下無法生存,由于hPSC存在特殊的基因表達模式,因此無法有效利用丙酮酸。這項研究對于清除干細胞治療過程中殘存的未分化干細胞,防止腫瘤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根據干細胞所處的發育階段分為胚胎干細胞和成體干細胞。干細胞是一種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的潛在功能,醫學界稱為“萬用細胞”。
目前,全球干細胞產業正處于大規模產業化。根據英國咨詢公司Visiongain調查報告顯示,去年年全球干細胞醫療市場規模已經超過500億美元,預計未來潛在市場規模將達到1195億美元, 未來5年后,全球干細胞與精準醫療產業規模將達到5000億美元,我國市場規模也將近1000億美元,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近年來,干細胞技術在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上突飛猛進,美國臨床數據庫中注冊在案的全球范圍內開展的干細胞臨床試驗已經突破了5000個,涉及140多種疾病。業內普遍預計,未來10年,干細胞產業將迎來一個大規模深度產業化的時期,成為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而我國生物醫藥市場在政策的不斷扶持下,干細胞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契機。
衛計委、CFDA 聯合發布了《關于成立國家干細胞臨床研究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貫徹落實《干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和《干細胞制劑質量控制及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試行)》,規范并促進我國干細胞臨床研究工作。
從產業鏈來看,干細胞上游產業主要是采集及存儲業務;中游是治療研究和干細胞藥物的研發;下游則是干細胞移植及治療。機構認為,目前我國干細胞產業正有序發展,重心正向中下游轉移。我國干細胞產業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上游,此部分的增長已趨于平緩,而中下游的市場空間更大,在政策的不斷成熟和推動下,有實力的研究機構正向全產業鏈推進,未來2年至5年內,有望陸續有新的研究成果并進行產業化,同時干細胞制劑也將加速進入主流的制藥行業,優質的企業在規范化環境中將獲得更大發展。
(轉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