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叫停囤地捂盤違規炒樓 業界:已是低段位游戲
轉載 來源:北京房產 發表于:02/07/2017 16:30:46 瀏覽量:263
銀監會看緊78央企“蓋房錢”
非在建工程抵押貸款不予授信,收緊囤地捂盤炒股炒樓資金鏈
開發商將結束“空手套白狼”的信貸面包。為配合國務院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查處房地產企業的違規行為,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昨日晚間表示,銀監會已經要求銀行禁止對囤地捂盤的地產商發放新增貸款,查處其重復抵押問題,對78家退出地產的央企非在建工程不予授信,監測查處貸款違規流入股市、房市。
銀監會表示,只要經國土資源部門、建設主管部門查實,存在囤地、捂盤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商業銀行應將其列入警示名單,不得對其發放新增貸款,已有貸款要采取保全措施。
同時對上述房地產開發企業用所持有土地作為貸款抵押品的,各銀行應查處可能存在的重復抵押問題,并對抵押率進行扣減。而對國資委公布的78家不以房地產為核心主業的中央企業,銀行對非在建工程為抵押貸款的一切項目,不受理授信申請,已授信的要保全,并要停止對其新增授信。
昨天,銀監會還召開了貸款新規“三個辦法一個指引”推進情況說明會,銀監會法規部副主任王科進介紹,貸款新規頒布以后,效果已逐步顯現。
自去年4月起到今年2月,銀監會相繼頒布《固定資產管理暫行辦法》《項目融資業務指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
新規要求商業銀行監控信貸風險,通過“受托支付”、“實貸實付”的貸款使用支付方式,加強對貸款用途及貸款使用的管理,防止貸款違規流入股市、房市。
工行信貸業務總監劉子剛透露,自去年10月《固定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執行至今年2月末,該行累計發放固定資產貸款4453億元,其中采用貸款人受托支付的有1856億元,占比達42%。
- 官方說法
劉明康:降低房地產領域貸款抵押比例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昨日表示,已經注意到并密切監測房地產價格泡沫,并已經分部分控制風險。
在昨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論壇上,他表示,房地產的價格在過去5-10年當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銀監會現在所做的工作,就是把監管控制分成幾個部分。
他介紹說,其中包括要求銀行降低房地產領域的貸款抵押比例,對開發商的融資上,要求所有的銀行第一個抵押物必須是建筑物,即在建的商業建筑或者是住宅,而不僅僅只是一片土地。此外,他表示禁止房地產業務的外包,不能通過中介外包其業務,所有銀行必須要與貸款人面對面地服務。
他在昨日主題發言中表示,未來對中國銀行的風險管理必須加強,強化的監控將會聚焦于最重要的一些銀行和風險最高的銀行上,不僅僅是一些大銀行。
- 業內觀點
“囤地捂盤已是低段位游戲”
昨日,銀監會繼國資委的犀利退房令后,再推整肅地產信貸的政策。對此,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暫時不會對市場起到實質的調控政策。
根據此次銀監會政策,銀監會將不給囤地、捂盤行為的開發商新增貸款。昨日,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在近來國家打擊囤地、捂盤的政策聲音中,目前開發商早已不再玩捂盤、囤地的“低段位游戲”。目前的實際情況是,捂盤已經變為開發商直接調高開盤價格,減緩銷售速度;而關于囤地,開發商可以通過放緩開發過程達到變相“囤地”效果。
銀監會政策傳遞中除了緊縮信貸的信息。將開發商用所持有土地作為貸款抵押品的,要求查重復抵押問題,并對國資委公布的78家不以房地產為核心主業的中央企業,不再受理新的授信。
中原集團市場研究總監張大偉昨日表示,對于目前以貸款為主要資金來源的房地產行業來說,銀監會的緊縮信貸政策會有一定影響。但是,政策主要針對再融資,這僅僅是限制了擴張?,F實問題是房價已經進入了暴漲的趨勢,政策傳導到市場上還需要一段時間。
目前,業績不俗的房企均負有較高的負債率。截至3月23日,已經公布了年報的67家房地產上市企業在過去的一年里凈利潤是282.4億,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成左右。與此同時,他們的債務總額卻高達5100.62億元,同比增長了34.34%,多數房企的資產負債率在70%以上。
相關新聞:劉明康:銀監會密切監測房地產泡沫
3月26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舉辦的《中國與世界:變革帶來的挑戰》在北京舉行。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正密切監測資產泡沫,關注房地產風險。
劉明康稱,銀監會已經注意到房地產方面的挑戰,正在密切檢測資產的泡沫。房地產價格在過去5-10年當中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所做的工作,就是把這個服務鏈分成三部分,這對于所有監管機構來說是個風險。
劉明康說,銀監會有一個提供給銀行的名單系統,該名單對其信貸狀況做動態監測,進行定性分析、檢查。關于地產開發商融資,銀監會要求所有銀行的第一抵押物必須是建筑物,即在建的商業建筑或住宅,而不只是一片土地。同時在對住房貸款時要對商業和住宅兩種類型進行區分,并禁止房地產業務外包,使得銀行與借款人面對面進行工作。?
劉明康表示,銀監會要求所有銀行降低相關貸款抵押價值的比例,即不能超過市場成本的50%。銀行業要建立對貸款有效的追蹤體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