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貸重來,說明樓市調整還遠未到位
轉載 來源: 發表于:09/06/2017 10:04:38 瀏覽量:820
今天(9月5日)有媒體報道說,北京仍有房產中介違規協助提供首付貸。這種首付貸為了掩人耳目,還引入了合作擔保公司,并假借“信用貸”“消費貸”之名繼續活躍在二手房交易市場。媒體交待說,首付貸所面臨的政策背景,是央行等七部門在去年下半年出臺新規,禁止房產中介提供“首付貸”;本輪房產調控,監管部門禁止“首付貸”的監管態度也被重申。
首付貸重來的現實,說明目前樓市調整還遠未到位,扭曲度還沒有得到真正釋放,漲價沖動一遇空隙便順勢反彈。這個現實也同時說,致房地產市場扭曲度加大和累積的力量并未消失,甚至也沒萎縮,而只是被政策的繩套捆綁住了,市場之手并未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而市場本身的調整也并未到位,一旦行政的繩套有所松動或綁有不逮,扭曲度還會就勢加大。
有關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8月,全國300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總額為22032.6億元,同比增加約34%。更加說明問題的是,這個34%是在整體土地成交呈現量跌價漲,出讓金同比和環比相對走低的情況下實現的。由此可見,如果出讓金同比和環比保持不變或者持續走高,這個增加值會沖高至何位。而量跌價漲的現實,其在未來房地產市場上導致和呈現出什么樣的結果,相信這并不是什么高深難測的問題。以8月為例,全國300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總額為3124億元,雖然環比減少14%、同比減少4%,但樓面均價卻整體繼續上揚,宅地成交均價同比增逾三成。
不僅如此,樓市整體下滑的市場信號,似乎也沒有傳導到房地產商那里。有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表明,截至8月31日,拿地最積極的50大房地產企業在前8個月合計拿地金額達到14910億元。這個數字與其2016年同期拿地金額的10093億元對比,漲幅高達49%。當然,如果將這些數字分別對應至各線城市,則會展現出具體差異。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一二線城市樓市調整不到位、結構變化小,三四線城市差異加大、其中部分城市在重復一二線城市結構擴展舊途的圖景已經開始顯現。
這個圖景,就是房地產企業敢于以各種方式復活首付貸的堅實背景。今天另有消息稱,有媒體記者根據上市銀行2017年中報統計發現,25家A股上市銀行在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合計涉房貸款為22.6萬億元,較去年年底的20.47萬億元增長了2.13萬億元,增幅為10.4%;其中,開發貸增幅為8.33%;按揭貸為10.89%;其中有3家國有大行披露了開發貸不良貸款率,且均超過了2%,最高達到2.26%。
上述消息還稱,在25家上市銀行中,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的按揭貸規模均超過了3萬億元,分別為3.96萬億元和3.62萬億元。此外,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的按揭貸款占比均超過了20%。不過,這些上市銀行表示,對上半年住房按揭貸款進行“調結構”。其中中國銀行的具體做法是采取一線城市“控”,二線城市“穩”,三、四線城市“擇優”的不同策略。
從另一方面講,無論樓市調整或前景如何,現時樓市與經濟增長關聯度的松弛,既有利于樓市的深化調整,也有利于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統籌各線城市發展,加快財政結構改革,弱化行政力量對土地市場和樓市的依賴以及引領作用,使市場力量逐漸起到主導作用,這也許是當下出現的稍縱即逝的機遇。因此,首付貸也好,涉房開發貸不良貸款率上升也罷,這實際上都是進一步深化調整房地產市場的動力。
(轉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