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切忌搖擺反復
轉載 來源: 發表于:03/03/2017 10:09:23 瀏覽量:819
近日,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發表“房地產政策陷入可怕的‘塔西佗陷阱’”的言論。他表示,根據年后對市場的實地觀察,以及一些經濟論壇對房地產的關切,說明中國的房地產政策陷入了“塔西佗陷阱”。房地產政策陷入“塔西佗陷阱”,無論樓市怎樣調控,民眾都不相信房價真的會下跌,都覺得晚買不如早買。在筆者看來,情況或許并非如此。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月份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變動情況顯示,1月份除廣州環比繼續上漲、但漲幅繼續縮小外,其他14個城市環比皆下降或持平。按照統計慣例,1月份的投資、房地產、消費等數據要待3月份與2月數據一起發布。從這個角度來看,春節以后的房地產市場動態尚難以全面反映現實情況。
但應該看到,無論2月份相關數據如何,至少對20個啟動樓市調控的城市而言,房地產市場應該正在發生一些新的變化。如果說此前在高杠桿刺激下,確有炒房資金流入樓市,那么,在去杠桿的背景下,決定市場的力量或更多轉向剛需和改善性需求。而今年春節以來,一些城市又陸續采取多項措施收緊房貸。一系列組合拳如果能夠得到不折不扣的貫徹落實,必然會降低樓市杠桿率,阻止一部分炒房客的資金繼續流入樓市,進而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逐步擠出樓市泡沫,防范金融風險。在此背景下,房地產銷售與價格即使還在增長和上升,其增長動力應該已有所變化。當然,如海南等沒有采取調控措施的地區,房地產的異動或可能有新的炒房資金流入,由此則更加印證了調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經濟學規律告訴我們,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決定市場供求關系的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回顧2008年以后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歷程,有幾點經驗教訓值得總結。其一,調控對抑制房價有明顯效果;其二,調控政策發揮效應需要時間;其三,當抑制了投資投機性需求,出現拐點、價格向價值回歸就是大概率乃至必然事件;其四,調控政策切忌搖擺與反復,放棄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會動搖民眾對調控及其效果的信心。
因此,要想避免樓市陷入“塔西佗陷阱”,就必須長期堅持“房子是給人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調控不動搖。特別是當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價格回落乃至銷售下降時,更應該繼續堅持調控原則不動搖,絕不能再次開閘放水,讓調控效應功虧一簣。隨著價格向符合價值的方向合理回歸,必然可以釋放并滿足更多剛需和改善性需求,促使銷售保持一定規模。而堅持調控不動搖,不僅將會改善公眾預期,也有利于倒逼地方政府及金融機構改變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更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與健康發展。
(轉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