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制造了
轉載 來源:北京房產 發表于:02/07/2017 16:30:46 瀏覽量:1320
“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辦法,抑制土地價格過快上漲?!闭ぷ鲌蟾嫣岢龅男乱荒旯ぷ髂繕?,在全國兩會結束后的第一天就遭遇到北京一天出現三個“地王”的現實。15日,北京單天成交6塊土地,其中3塊被公認為新的“地王”,不僅成交總價創造了2009年以來的新紀錄,樓面均價也直逼每平方米3萬元。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地價“屢抑不下”,“地王”頻頻出現?
1國企央企爭相拿地
從2009年下半年以來,國企、央企就已經開始批量制造“地王”。在這種情況下,國務院在調控房地產政策中要求國資委介入監管,國資委隨后也開始就此采取措施,但從實際結果來看,種種調控和監管的效果十分有限。國企、央企高價拿地的腳步并未停止。
在全國范圍內制造了多個“地王”神話的中國海外集團總經理孔慶平,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個以房地產為主營業務的國企,進行土地儲備的做法無可厚非,“人們經常把商品房比作面包,把土地比作面粉。一個做面包的企業去買面粉,是件十分正常的事情?!?/p>
孔慶平還表示,由于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爆,中海集團的資本充足率極高,購地所用資金幾乎全部為自有資金。同時,中海集團每年開發面積20%的增長目標也對持續的土地儲備有需求。
一些主業并非房地產的央企負責人也在兩會期間表示,作為國有資產的直接負責人,保持國有資產的持續升值和盈利是“職責所在”,使用自有資金進入利潤率更高的房地產行業能夠實現這個目標,符合市場規律。
2 病根在于土地壟斷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雖然國企、央企對推高地價、房價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究其根源,則是一系列制度因素和市場條件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結果,這其中既包括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推動,也包括仍然嚴峻的市場供需矛盾。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梁季陽在人民大會堂作的一次大會發言連續5次被掌聲打斷。他在發言中明確指出,房地產市場的病根在于土地壟斷,在于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
“地王”的頭銜雖然歸屬于不同的開發企業,但購地的資金卻無一例外地進入到地方政府的腰包。
梁季陽表示,在我國房地產市場的供需雙方中,供方除了房地產商以外,實際上還有控制著土地資源,收取各種契稅費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現在已經成為我國房地產交易中最大的受益者。不少城市的土地出讓金已經占地方財政收入的近50%。
“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國是靠出賣土地來支撐政府支出的,中央政府要對此高度重視,從財稅體制改革入手,從根本上解決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绷杭娟栒f。
3 出讓方式亟待調整
除了飽受爭議的“土地財政”,土地出讓的“招、拍、掛”形式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資金規模不對等的情況下,單純的價高者得無疑將導致對民營資本的擠出和個別開發企業對優質地塊的壟斷。
對此,中國城建控股集團總裁于煉表示,“招、拍、掛”的方式已經被實踐證明不是最佳的方式,可問題在于,除了招拍掛,目前還有哪種政策能夠替代它?
此前北京、上海等地都曾經嘗試過使用“暗標競投”的模式改良“招、拍、掛”,不過在配套政策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對“暗標競投”是否會變成“暗箱操作”的疑慮依然存在。相比之下,“價高者得”起碼實現了透明與相對公平。
楊紅旭表示,要想讓房價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就必須使地價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合理的地價形成機制,不能僅采取“價高者得”的簡單拍賣方式。綜合考慮開發質量、售后服務等條件的招標方式應該更多地引入到今后土地的交易當中。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