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不妨給“共有產權”住房模式一點掌聲
轉載 來源:北京房產 發表于:02/07/2017 16:30:46 瀏覽量:245
江蘇淮安推出的“共有產權”住房保障模式正處在被質疑的聲浪中。
所謂共有產權,通俗地說,就是政府出50%或30%和你湊份子買房,并按出資比例擁有對應的產權。5至8年后,你只要將政府出的那筆錢還了,房子就全歸自己。這一模式,3年讓淮安中心城區814戶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下的困難家庭,搬進了新居。但對這一模式,有不少人批評。
起初,我和很多人一樣,認為產權不清晰是麻煩之源。但是,當現在淮安的“共有產權”真實走進公眾視野時,我的觀感完全改變了。
任何旨在改善民生的舉措,評論其好壞得失大概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看對艱難的民生有無助益?;窗驳摹肮灿挟a權”模式,在房價成為民眾不可承受之重的背景下,其現實性和針對性是顯而易見的。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下崗職工,花了6萬多元就能住進60平方米的兩室一廳,這樣的圖景,對于多數仍在高房價中煎熬的民眾來說意味著什么,恐怕不是一味批評的人能夠體會的。
是的,這個下崗職工目前只擁有這套房子的50%產權,這也是批評家憂心忡忡的地方。如果淮安的“共有產權”模式沒有規定業主有權“贖買”政府手中的一部分產權,那么這個模式的確讓人擔心。而現在這種擔心并無必要。從操作上看,“共有產權”模式實等于政府“墊資”。政府通過“墊資”,得到部分產權,但這種產權基本是“虛擬”的,除非擁有另一部分產權的業主想改變房屋自住的用途。這種“虛擬”產權的存在,對業主自由處置之權當然是一種妨礙,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業主可以經由“贖買”政府的那一部分產權,而獲得自己對房屋的全部所有權。要全部產權?還是犧牲部分產權讓自己經濟寬裕一些?只要這一選擇權始終掌握在業主手里,我們就很難認為其合法權利被“共有”剝奪了。
或許,質疑淮安“共有產權”模式出自良好的初衷。但請回顧一下,自房價節節攀升、遠超公眾承受能力以來,在眾聲喧嘩之中,各路高人貢獻的方案還少嗎?又有多少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并進入實踐層面,讓中低收入群體得到了實惠?要把民眾從高房價的噩夢中解脫出來,我們并不缺看上去很美的理論,所缺的只是行動?,F在,淮安開始了行動,就讓我們來一點掌聲吧,這一模式也許可以在我們的掌聲中走得更遠。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