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遼源歷屆領導班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推動遼源高質量轉型發展:加快東遼河流域治理、積極探索“七條發展新路”、推進“五大改革”、構建“六大體系”、打造“一區一城一地一園一鎮”高質量發展載體,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幸福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十年光陰,遼源紡織襪業已步入數字化生產時代。
三產融合產業園。
遼源市東豐縣素以“神州鹿苑”聞名于世。在東豐·國際梅花鹿產業創投園里,3個月大的人工馴養小鹿已經能與人面對面互動了。創投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落實省委“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和梅花鹿產業“雙核”驅動戰略,創投園搶抓“醫藥健康產業走廊”新契機,構建了“基地在農村、加工服務在城鎮”的梅花鹿產業發展新格局。
在這里,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吉林大學、北京同仁堂、國藥集團、華潤集團等40余家高等院校和著名企業對接洽談,項目全部建成后效益可觀。
近幾年來,遼源立足低山丘陵獨特資源優勢,以發展六大特色產業為引領,縱向拓展農業價值空間,橫向拓展農產品增值空間,多維拓展鄉村功能空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按照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田園綜合體“三區三園一體”標準,積極構建基地在村、加工在鎮、服務在縣、增收在民的產業發展格局。
“中國蛋谷”全產業鏈發展,規?;B殖,已成行業翹楚。
如今,隨著遼源“梅花鹿”“食用菌”“東遼柞蠶”“東遼黑豬”“中國蛋谷”等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產業快速壯大起來,遼源的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達4.7%。
在被譽為“中國蛋谷”的東遼縣國家現代農業(蛋雞)產業園中, “蛋品+農產品加工”在這里已經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不只是蛋,米、面、油、肉、蛋、奶,都在這里加工生產。
“我們企業是現代農業的全產業鏈食品加工企業,從玉米種植,飼料加工,蛋雞養殖,蛋品加工乃至于深加工,作為這個行業的龍頭企業,現在正在向200億的產值努力?!焙竦率称饭煞萦邢薰径麻L楊濤介紹。
四通八達的路網,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
從曾經的“煤城”到如今的“新城”,遼源不斷探索科學發展新路徑,讓特色產業成功裂變。
遼源實施制造強市戰略,著力打造以智能科技、數字技術為引領,以鋼鐵+冶金建材、襪業+現代紡織、蛋品+農產品加工、礦山機械+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為支撐,以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高精鋁+軌道列車、梅花鹿+醫藥健康等優勢產業為重點的“2115555”產業格局,優勢產業產值占工業比重88.4%,鑫達鋼鐵、東北襪業、厚德食品、啟星鋁業等50戶重點企業達到300億級規模,培育博大制藥、格致汽車、鴻圖鋰電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戶、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3戶,全市工業總產值躍升到331億元。
遼源新“四館”建成并投入使用,滿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遼源是東遼河源頭,生態屏障意義重大。遼源推動生態修復全域化,編制實施了“三百工程”1+3規劃,推進建設了總投資超150億元的兩大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圍繞百萬畝造林——以保護生態原真性完整性、涵水固土降碳為目標,通過市場化運作,建設水源涵養林、生態經濟林和國家儲備林,在治理和修復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建成后可提高全市綠化率13個百分點,涵養水源6.6—10億立方米,相當于新建10座中型水庫,形成林產品產值36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7.31億元,造林71萬畝。
圍繞百公里河道治理——以安水、凈水、活水、美水、管水為目標,深入實施河道清淤、生態護岸、水源地保護、微水系連通、塘泡恢復“五大工程”,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治理覆蓋遼河全流域的612公里河道,徹底消除黑河、臭河、垃圾河。目前,已完成投資8.37億元,完成治理164.7公里。
圍繞百萬畝良田建設——以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為方向,依托中科院東北地理所農業工程實驗室示范基地等創新平臺,全力打造生態田、科技田、有機田和觀光田,可帶動糧食增產10%以上,年均增收2億元,總產穩定在30億斤水平。目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1萬畝。
東豐國際梅花鹿產業創投園項目。
如今的遼源,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接近100平方公里,是2012年的2.1倍,南部新城、北部新區,城市建設在不斷擴大,曾經因黑臭水體被點名的仙人河,現在是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相映成趣,汩汩清流自源頭而下,仙人河逐漸有了吸引游人的“仙氣”。
遼源市全面實施城市更新工程,讓城市面貌迎來美麗蝶變。不斷完善的城市功能,拓展了城市空間、提升了城市品位,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
十年來,遼源的發展環境全面轉變?!白疃嗯芤淮巍笔马椞岣叩?9.2%,企業開辦時間由5天縮短到1天,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審批壓縮到22天,網上辦事率提高到90.2%,住房公積金貸款速度全國領先,新增市場主體4.4萬戶、總量達到10.6萬戶。推動麥達斯、利源精制等一批企業成功重整,如期完成政府到期債務化解工作,全市經濟環境、金融環境得到較大改善,遼源正在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有數據顯示,遼源市經濟總量邁進500億元大關,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328億元。人民生活也發生了質變,民生領域財政投入累計達到91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2.1萬元上升到2021年的3.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2021年達到了1.7萬元。
遼源,這座昔日“煤城”正以全新的姿態在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大道上闊步前行。
信息來源:吉林日報
下一篇:一圖速覽!二十大報告要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