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曾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煤炭產量一度占全國的1/29,為祖國的發展和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鼎盛時期煤炭業占全市工業比重80%以上。
人在城中,城在景中,遼源城市新貌。
遼源受益于煤,也受制于煤?!吧鲜兰o七八十年代,在礦務局工作讓人羨慕,住房條件好、工資獎金高,連市場賣的水果、蔬菜都比別的地方更好更貴?!?0多歲的趙楊和父母都是煤礦職工,“可到了九十年代,煤越來越少,礦區逐漸成了環境差、治安亂的棚戶區?!?/span>隨著煤炭資源枯竭,遼源“一煤獨大”成為歷史?!笆濉蹦┢?,全市下崗職工14.7萬人,登記失業率20%,44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區中,采煤沉陷區達18.9平方公里,而百年煤炭開采帶給遼源的還有生態的“傷疤”……
絕處逢生,鳳凰涅槃。

2005年,遼源市加入首批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陣營”,并在2008年成為首批“轉型試點城市”。一以貫之謀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
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遼源幾任領導班子形成的共識。自此,加快創新引領、促進城市轉型升級、不斷培育經濟增長動能、加大開放力度,“煤城”蛻變逐步展開。1983年以前,遼源城區面積僅27.5平方公里,市區道路57條、道路總長度56公里、橋梁18座。改革開放以來,遼源不斷加大路網建設,努力提高城市承載能力,交通事業發展迅猛。到2012年,遼源先后完成了遼河大路、一環路、仙城大街、東遼河大橋、向陽橋等路橋工程,全面打通一環路,二環路以內“四縱六橫”路網框架基本呈現,城市建設“南開北拓、西進東擴”的格局開始形成。2013年,遼源市城區面積擴展到46平方公里;市區道路增加到197條,增加3.4倍;道路總長度發展到205公里,增加3.6倍。

今年,伴隨著城市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的大力度推進,大開發、大手筆、大建設的號角在遼源市全面吹響,遼源城市面貌正在實現華麗轉身。
行駛在平坦寬闊的柏油馬路上,吉糧油脂有限公司職工楊秋林感觸很深?!斑@幾年,遼源路況越來越好了。老四渾公路是公司運輸車通往303國道的必經之路,過去路面坑洼不平,轎車走刮底盤,重車更是陷進去就出不來。自實施路面改造后,我們可方便多了,開車僅僅需要五六分鐘,這得感謝咱們政府??!”
面對煤炭資源枯竭、傳統優勢產業衰退等嚴峻形勢,遼源決策者開拓思路,謀劃破解資源型城市轉型難題。

遼源紡織業曾十分發達,有“東北小上?!敝Q。從“小散雜”到集群共進,從默默無聞到“品牌襪子,遼源制造”,吉林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十幾年崛起的歷史見證了遼源的轉型之路。2018年吉林東北襪業園產能實現35億雙、產值達120億元,成為推進遼源高質量發展的亮點。這里也成就了一批人的創業夢想,解決了4萬多人就業,其中有6000多人過去從事煤炭相關產業。當下,緊跟時代潮流的東北襪業園又將“網紅+直播”“嫁接”到傳統產業,讓更多企業和創業者嘗到電商帶來的甜頭。

遼源沒有鋁資源,卻成為國內重要的高精鋁產業基地,離不開其強大的制造業“基因”。目前,全市有5戶規模較大的高精鋁加工企業。蘋果筆記本電腦外殼、高鐵列車車頭車體大部件……遼源的高精鋁產品已成為眾多國際國內大企業的首選。從“一煤獨大”到形成裝備制造、農產品深加工兩大主導產業以及高精鋁加工、紡織襪業、醫藥健康、蛋品加工、新能源特色等優勢產業,遼源通過新型工業化,從資源枯竭城市中轉型“重生”。創新正為轉型升級后的城市注入勃勃生機。遼源已與國內外6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建立院士工作站4個,擁有省級創新型科技企業27戶,以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重點的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獲批建設。如今的遼源已成為國家住建部公布的全國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城市之一。目前,遼源已成功開展175個應用項目,引進28家相關企業落戶,以“市長的視野、企業的視角、百姓的感受”為原則,從“產業發展”“社會建設”“城市管理”“民生服務”“農業農村”5個方面全面謀劃、實施“智慧城市”建設。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幸福美好遼源,是新一屆遼源市委、市政府班子不負人民期待,深入把握的主題主線。主動求為、擔當作為、競進有為,是遼源市全面深化工作具備的精神狀態。主動在國家政策導向中抓機遇,切實把中央減稅降費等紅利用好,把振興東北等政策用足;主動在全省發展大局中找定位,順應我省“三個五”戰略、“一主六雙”空間布局,謀劃、擴大遼源發展新優勢;主動在產業升級趨勢中迎風口,對面向未來的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盡早吸納培育,積極促進傳統產業的“智能+”“智慧+”;主動在深挖資源稟賦中求突破,用好轉型城市的工業遺產、礦業資產,重視互聯網“可視化”發展態勢下的特色資源;主動在滿足群眾訴求中強服務,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為群眾的所獲、所感、所見;必須主動在解決突出問題中促改革,立足于遼源“一個突出五個雙重”的最大實際,著手打造更加優良的發展環境。
一張藍圖繪出活力精致遼源,促進城市“向美”。

堅持“精準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有序推進中心城區改造和新城區開發,科學經營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彰顯城市魅力。強化“規劃先行”理念,落實“多規合一”要求,全面建立完善城市規劃體系,啟動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完善城市總體規劃,加快編制重點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各類專項規劃,突出“水在山中、山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自然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