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請來新三板企業光寶聯合的董事長汪海瀅女士來談談TMT投資領域趨勢的變化。就TMT領域來說,汪女士具有十多年TMT相關行業實踐經驗。工作歷經電信運營商、虛擬運營商、網絡社區等公司,所以她在該領域的見解對于投資人來說具有一定借鑒作用。
作者近照
作者:汪海瀅
作者簡介:現任光寶聯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畢業,先后在smc(中國)有限公司、中國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千橡集團、中信大東寬帶有限公司等任職。2005年開始創業,十多年TMT行業工作經驗。工作歷經電信運營商、虛擬運營商、網絡社區等公司。
以下為正文:
海瀅說:看到布娜新公眾號中有很多新興行業及投資領域的專業分析,很受啟發,希望布娜新公號媒體越來越精彩,今天我來到這里談談TMT投資的變化。
眾所周知,TMT是電信,媒體和科技的英文簡稱,近些年作為風險投資很重要的投資組成部分。
尤其在美國硅谷為代表的科技行業,投資更是日益增長。
根據普華永道2016年9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上半年共實現1351起私募及創投,投資額打339.9億美元。創下20102年以來的新高。
其中互聯網最熱,總額超過200億美元。
但是近幾年,在互聯網及TMT行業投資方向已經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
1、投資產業化
目前已經很少有項目可以由幾個人開發一個功能型或者娛樂型的軟件在短期就獲得投資。
投資方更注重企業對整個產業鏈是否擁有整合能力,當然這也是出于盡快盈利及降低風險的考慮。
目前的現狀是:整個投資產業鏈后移了,更接近退出時段。
2、馬太效應
隨著創業門檻的提高,單筆投資金額增大,很難再有投資幾十萬做天使拿到好項目的機會?;钕聛淼捻椖抗乐挡粩嗌?,小的項目可能90%都死掉。
3、TMT中基礎電信及媒體業務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有的基礎服務,如語音及短信,由于微信的廣泛應用基本名存實亡,大量業務轉向數據業務,正在由2G,3G向4G、5G過渡。
新的物聯網業務給運營商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也帶來相關的投資機會。
媒體也由原來的紙媒完全過渡到自媒體及網媒為主。
因為電信及媒體的牌照等問題,非一般創業公司所能駕馭,不做更多贅述。
4、縱深化發展趨勢顯著
作為民營資本投資最多的科技行業,近些年比較熱的大數據,醫療,教育,可以看出已經由原來的娛樂化產品及大眾應用軟件向行業化及某些產業結合深度發展。
互聯網及軟件作為行業應用工具提供更便捷及高效的服務,單純的技術應用,不嫁接于行業沒有太多出路。
近年比較火的共享經濟其實主要也集中于出行方面。
人的生活中,衣、食、住、行是最基本需求,除電商外的主要就集中于出行類產品。
其次,健康、教育、娛樂等又更高層次的要求,又引發出很多新的行業及投資機會。
例如,體育鍛煉,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等等。這些產品要求對行業有很深刻的認識及豐富的行業資源,才可能深度發展。
近年作為投資熱點的游戲項目,目前也在由全民娛樂向多元化發展,專業玩家,電競比賽的一二線城市年輕用戶可以帶來很大的流量及收入,但產品開發周期長,投入巨大,很多公司在運營前就已經倒下。
運營本身,流量又是一個邁不過去的門檻。
所以掌握大量流量的公司才有話語權。尤其目前的產品已經由pc端向手機端大量轉移的情況下,流量獲得更加困難。
大部分開發為主的小公司倒閉都是由于缺乏流量及推廣渠道。
隨著流量的越來越集中,整體價格上升,獲取用戶的成本大大增長,原來的網吧,媒體等渠道失效,很多有實力的公司開始轉向海外市場,近幾年,尤其東南亞游戲市場增長迅速。
小的游戲公司開始深度挖掘三四線城市,做休閑地方游戲。
2016年12月昆侖萬維發布公告20億收購成立八個月的閑徠互娛,主要產品為閑來麻將、閑來跑得快,熊貓四川麻將等,可以看到游戲的投資轉向。
5、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型
這點無需多言,原有的很多pc端產品將迅速失去用戶,手機用戶則對應增加??梢灶A見在不久的將來pc用戶盡失,并且部落化移民到移動端。
6、物聯網逐漸興起
基于定位、數據傳輸等需求,物聯網在這兩年開始應用迅速增長,目前雖然沒有準確的數字,但是可以看到很多軟件企業都在添加硬件相關產品以實現數據時時傳輸需求。
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卡出貨量在2016年迅速提升。行業應用中,交通、水利、電力、醫療等都已經在全方位展開應用。
7、數據變現緊靠安全性
大數據應用應結合行業,獲取安全有效的數據是大數據公司賴以生存的資源,在數據變現過程中怎么更有效,又不濫用資源或者不用不被允許的數據是大數據應用的關鍵問題。
8、醫療教育改革帶來的新機遇
中國醫療及教育因資源的不平衡,一直屬于投資熱點。近年因互聯網技術的高度發展,互聯網醫療及教育更加達到投資高潮。
在線問診,家庭醫生,慢病管理等軟件層出不窮?;ヂ摼W醫療方向重點應關注養老、慢病及家庭醫生方向。
在醫療行業內有很多門檻及政策壁壘,而且地域性較強,并非小團隊可以很快逾越的,在選擇投資標的是可以關注稍具規模的公司及盈利模式是否經過驗證。
2016年國家大力發展區域醫療,家庭醫生系統,也啟動了若干省份智能醫療硬件的招投標工作,說明醫療系統正在深化改革,改善基層用戶的就醫條件,投入不菲。計劃約在2020年完成100%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2017年二月三部位又印發了《智慧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與家庭醫生系統密不可分。
明確了要建立100個以上智慧養老示范基地及行業領軍企業。
同時在健康管理類可穿戴設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還有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家庭服務機器人等硬件設備的方向,及健康養老管理與服務系統應用等軟件方向。
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脫離完全軟件服務或者硬件產品的情況,需要軟件與硬件結合提供服務,進行數據傳輸、軟件后臺數據分析,提供服務支持的一體化服務。這樣可以對慢病或大病進行跟蹤與預警,實現完全的健康管理模式。
(轉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