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持續提升基層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和公民科學素質,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今年以來,東豐縣積極開展科普示范縣創建工作,經過不懈努力,成功入圍全省第一批科普示范縣名單,科普工作有聲色、見成效。
抓好科普畫廊陣地建設。散落各處的科普畫廊為東豐縣的市容增添了一抹人文亮色。今年,東豐縣新建科普畫廊5處。截至目前,縣內已有科普畫廊7處,宣傳內容涉及食品安全、日常保健竅門、防災減災、環保等方面。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科普畫廊的作用,東豐縣科協每年都對科普畫廊進行全面維修和養護,并保證宣傳內容每月更新。在鄉、鎮、村屯,運用可利用的墻面建設臨時科普畫廊600米。在城鎮公交車、農村客運站點等人員密集處,利用宣傳圖板和宣傳掛圖進行靈活機動的科普宣傳。同時,對全縣34個安裝了LED電子科普畫廊的單位和場所進行不定期檢查,確保使用率,提高了科普宣傳力度。
抓好居民小區、校園科普陣地建設。社區居民和青少年學生是科普宣傳的重要受眾,為使科普宣傳更貼地氣,東豐縣科協通過開展科普知識有獎競賽進校園、醫學講座進社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及定期流動展出科普活動展板、制作播放科普知識專題片等多種切實有效的方式提升科普效率??h科協投資2萬元專門制作了40個雙面活動科普宣傳架用于社區、學校、廣場的流動展出活動,流動展出累計觀看人數達10萬余人次。
抓好送科技下鄉活動。東豐縣連續數年開展了“科技之冬”送科技下鄉活動?;顒悠陂g,縣科協、縣農業局、畜牧局等相關單位設立咨詢臺,向農民發放免費資料,對農民提出的種植養殖、疾病防治等相關問題現場答疑解惑。省農技協還為11戶科技種糧大戶免費發放了生物菌肥。在黃河鎮和南屯基鎮建立了2個農民科技書屋,贈送農業科普知識書籍1000余冊。聘請農技專家對農民進行“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培訓。為期一個月的時間里,累計發放科技資料15萬份,舉辦培訓班21場次,培訓人數達3000人次以上,東豐縣科協被省科協評為“科技之冬”先進集體。
抓好農村各類專業技術協會建設工作。農村各類專業協會組織的成立迎合了當前農村經濟規?;?、集約化的發展趨勢,是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向。東豐縣圍繞“建一個協會、振興一批產業、帶富一方百姓”的發展思路,讓農村各類致富帶頭人以協會組織的形式帶領廣大農民共同致富。今年,東豐縣申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21.5萬元。目前,全縣共成立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57個,涵蓋了農村的各類產業,對全縣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其中,小四平鎮金紅蘋果協會被評為國家級“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集體,那丹伯鎮食用菌協會被評為省級“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集體,中糧生化公司包裝車間被評為省級“科普優秀車間”,旭玉米協會會長趙玉蓮被評為省級“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致富帶頭人。
(轉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