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繼發生,食品安全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怎樣保障食品安全,讓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對老百姓來說就是“天大的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食品安全納入國家公共安全體系。習近平總書記也在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食品安全早已成為黨和政府的重要熱點議題。
近些年,隨著我市被確定為“全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城市”,我市食品安全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但也面臨著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技術支撐、強化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等問題。能否從根本上保證食品安全,成為擺在市委、市政府領導和全體食品安全監管者面前的一道考題。
2004年,適值世界銀行中國辦事處在吉林省考察,擬投資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項目。市領導敏銳察覺到這是一個機遇,一定要抓住,如果能在遼源上這個項目,對于保障全市人民的飲食安全是天大的好事??墒抢檬澜玢y行貸款建設的民生項目在吉林省屈指可數,在遼源市更是史無前例。如何將項目爭取到遼源,讓項目在遼源落地生根?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冒著承債的風險、頂著還債的巨大壓力,市領導立即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共同商議相關事宜、組織評估論證,經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反復多次研究后,市領導又帶領相關負責人不停地奔走于世行辦和省委、省政府之間,千方百計地去謀劃和爭取,反復協調、多方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全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城市”這張靚麗的名片加上市領導鍥而不舍的勁頭感動了世行辦和省領導,世行擬在省會城市投資建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項目在遼源立項。
頭一回與世行合作,困難和挑戰必不可少,可這難不倒能謀事、想干事的遼源人。缺乏與世行合作的經驗,就邊做邊學;沒有專業技術人才,就從全市學過食品專業和從事檢驗工作的人里面找;對技術不熟悉,就多方考察積累經驗。2006年7月,市政府組織省世行辦和市項目辦成員赴山東煙臺、濰坊、壽光進行實地考察。不到一周的時間里,他們走遍了當地的食品、農產品、水產品檢測機構。在考察當中,為了節省時間,考察團成員常常是夜里坐車,凌晨下車后來不及吃早餐,就驅車趕赴下一個考察點,奔波了一天后還要連夜開會討論,撰寫考察報告。為使項目建設規劃更加科學、嚴謹,項目組負責人還一次次地去北京、往省里跑,與有關部門、專家學者和世行辦進行討論對接、研究論證,不斷對項目建設報告書進行調整、補充和完善,又專門聘請廣東的設計公司對項目報告書進行深化設計。
好事多磨。經歷了世界銀行反復考察、初審、復審以及各種論證和答辯等復雜的項目審核和全省項目的統一規劃,2011年,凝聚著歷任市領導心血和相關部門同志汗水的總投資6716萬元,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8698平方米的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項目在我市落地。
項目定下來,為了搶工期,項目建設者們就在破敗不堪、四處漏風的舊校舍內搭建了臨時辦公室,不管嚴寒酷暑,不論風霜雨雪,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一千多米長的崎嶇山道上總會見到他們奔波忙碌的身影,迎難而上,沒有一絲怨言,沒有一絲退縮……
今年5月19日,市長又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全市食品檢驗檢測資源整合相關問題,確定在建的市食品質量檢測中心隸屬于市食藥監局。市食藥監局領導班子迎接挑戰,不畏艱難,深入研究討論,定方案、謀人才……一系列圍繞食品檢測中心建成后能夠正常啟動運轉的決策在局黨組會上拍板決定……
正如市食藥監局局長鄒惠來所言,建設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事關全市人民的飲食安全,它凝聚著歷屆市領導抓食品安全的智慧和心血,承載著遼源人民對食品安全的殷切希望,更展示出全市所有心系百姓食品安全的黨政干部為項目建設付出的決心和力量。
說起項目的未來,市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主任孫海錄很自信:預計今年年底,檢測中心將交付使用,這將是中國北方地級城市中最具實力的食品安全檢測中心,主要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食品90%以上檢測參數的最小檢出限和檢測精度都將符合國際標準,真正完成從“田間”到“餐桌”整個食品鏈條全過程的檢驗檢測。1000多臺(件)各類檢驗檢測設備,5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我們將以一流的設備、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為全市人民的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在食品安全監管的路上,遼源人從未停止過創新和追求,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我們一直在路上……
(轉自互聯網)
下一篇:遼源說事2015.11.11
上一篇:全市小微企業樂享地稅優惠“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