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日前刊文《生不出二孩真煩惱》,借醫生之口開始討論,利用代孕解決不孕不育家庭的生育問題?!叭娑ⅰ睂嵤┙荒?,效果并不明顯,央視在春晚節目中不斷地穿插二孩政策的宣傳。在2017年,國家或許不會在被動等待符合政策條件的夫婦突然改變觀念,而是會不遺余力的鼓勵生育。然而與生育限制政策中配套的懲罰措施,生育鼓勵政策口號多,行動少,只管生,不管養。
“全面二孩”政策一年多,預期當中的嬰兒潮并沒有到來,據媒體報道,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在2016年11月一個人口論壇上提供過一個預測數據,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預計超過1750萬。相比較于2016年的全年出生人口,只增加了100萬,大大低于此前的預測。央視從春晚開始,就不斷地在節目中塑造二孩政策的好處,而《人民日報》的刊文也體現出目前國家著急的心態。
國家態度的轉變是極其迅速的,央視“張家十姊妹”上節目,力圖營造出家族龐大視覺沖擊,放在一孩政策之時,這個家庭斷然是無法成為宣傳對象的,而如今在媒體的宣傳中,張家成為了別人羨慕的對象。相較于國家的積極,民眾對于“全面二孩”有著更多的理性考慮。
從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國家相繼出臺了二孩產假延長政策、晚婚婚假獎勵取消等多措施,鼓勵生育。但是包括現在可以討論的代孕,國家的政策圍繞的層面都是如何保證育齡夫婦更好地生孩子,而沒有針對如何更好地養孩子上。
實際上,在“全面二孩”政策推出之后,許多符合條件的育齡夫婦其實都有很強烈的生育意愿,特別是趕上政策末班車的70后夫婦群體。但是生育意愿不等于生育行為,想生孩子跟實際生養一個孩子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一對夫妻考慮多生一個孩子,不只是簡單地想一下,而是會考慮更多其他方面的影響。
首當其中的自然是女性就業,實際上在目前中國,大多數中產家庭是無法實現單職工養家的可能的。在一孩政策之時,已生育的婦女在職場上有更多的優勢,而現在這個優勢不存在了,客觀上會影響女性在職場上的發展。但目前為止,國家和社會層面并沒有更多的配套政策來消除女性以及企業在這一問題上的擔憂。
另外一個就是養孩子的經濟壓力,現如今,育兒成本不斷攀升,有調查顯示,育兒成本已經占到我國家庭平均收入接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個負擔。1月2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計劃生育指導司司長楊文莊在會上透露,根據衛計委2015年生育意愿調查的結果,因為經濟負擔、太費精力和無人看護而不愿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分別占到74.5%、61.1%、60.5%。
照料壓力、養育成本、女性職業發展,以及追求生活質量等因素,讓大多數育齡夫婦在二孩政策面前望而卻步。生一個孩子也許是幾萬十幾萬的投入,但是養一個孩子卻是一輩子的精力和金錢的投入,不管國家如何宣傳二孩政策的好處,如何鼓勵育齡夫婦的生育意愿,無法減輕育齡夫婦在養育成本上的擔憂,“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也會打折扣。國家鼓勵二孩不能只在如何多生孩子上下功夫,更多的應該在如何讓父母輕松養孩子上下功夫。
(轉自互聯網)
上一篇:消費金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